春联畅想
2024-02-07 09:42:56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春联畅想

张桂辉

贴春联的习俗,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——人们用红纸写成对联,贴在自家门框上,以驱邪避灾,祈求平安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春联的内容不断丰富起来,除了表达对新年的祝福,还融入了对生活的期望、对未来的憧憬等。生活实践表明,春联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新期盼,激励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努力,不懈追求,再攀高峰,再创新业。

春联,又叫春贴、对联、门对,既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,也是炎黄子孙过年的重要标志,还是红色喜庆元素“年红”中的一员。春联以对仗工整、简洁精巧的文字,描绘美妙景象,抒发良好愿望。因而,广为流传,备受青睐。每当城乡居民喜滋滋在家门口贴上春联时,意味着欢度新春佳节乐陶陶拉开序幕。

春节的确切起源已无从考证,但它却真真切切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意义。中华文化瑰宝之一的春联,由古代桃符演化而来,象征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愿。王安石有诗曰:“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诗中的“桃符”,是用桃木做成的。古时候每逢过年,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,画上两个神像,挂在大门口上,以驱鬼除魔。后来,每当临近春节,家家户户都不忘贴上春联,为盛大节日增添喜庆的氛围。

新桃换旧符,更新了春联,意味着旧年的结束,预示着新年的开始。悠悠天地,增加了岁月;芸芸众生,增添了福寿。花红柳绿的春天来了,千家万户的新福便也随之而至了。

打从少年时代开始,就对春联产生兴趣。给我留下深刻印记的春联有:“向阳门第春常在,积善人家庆有余”、“又是一年春草绿,依然十里杏花红”、“天增岁月人增寿,春满乾坤福满门”等。而多次写过的,当数后者。这是一副寓意深刻、广受欢迎的春联。半个多世纪前,春联以手写为主。左邻右舍,但凡有老人的家庭,只要请我代笔,总要写上这一副。从字面上看,直白无奇,却对仗工整;通俗易懂,却情理交融。从技法上分析,寥寥数语,把自然界的特定景物与人们的美好愿望,都融入其中,包含在内。可谓天人合一、动静结合,内涵丰富、寓意深刻,令人思绪飞扬、浮想联翩。

观察发现,多数人对“天增岁月”,几无疑义;少数人对“人增寿”,持有异想:过年过年,过一年少一年。乍一听,不无一定道理。细思量,却有一点问题——对寿命的计算方法出了问题——不是用“加法”,而是用“减法”。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用“加法”者认为,过了一年,增加一岁,恰如赚到金钱,实乃可喜可贺、开心愉悦的事。用“减法”者觉得,过一年折一寿,就像被人偷去一件宝物似的,怎么说也是有点伤心的呀。

人生易老天难老。无论人们物质生活多么富裕、保健条件多么优越,不管人们如何精心保养、任凭你怎样加强锻炼,在岁月老人无形之手的抚摸下,容颜总是要一天天变老的,生命总有画上句号的时候。这,是任何人都无法违背的自然规律。即便如此,我更倾向于用“加法”——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。

现代作家、诗人、书法家、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,与巴金、张秀熟、沙汀、艾芜并称“蜀中五老” 的马识途先生,2024年1月13日,迎来了110岁生日。作为一位跨越世纪的名作家、革命家,他用手中的笔耕耘人生,书写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,成为当代文坛的“常青树”。从革命岁月到和平年代,以笔为剑,用文字刻录下无数历史的痕迹,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更是历史的见证。马老的长寿,与他的乐观、豁达的生活态度密不可分。他坚信:“笔耕不辍,墨香永存。”正是这种乐观心态,让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成为著作等身、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。

生命诚可贵。不论古人,抑或今人;不论达官贵人,抑或平民百姓,都希望长命百岁、寿比南山。寿与勤,有关联。古人云,人勤春早。我想说,人勤寿长。勤奋的人,不虚度年华,不浪费时光,一天当成两天用,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积极性、能动性,以勤补拙,建功立业,奉献社会,拓展生命。

玉兔高歌报捷去,金龙轻唱送福来。在新的一年里,只要我等勤勉努力,与时赛跑,争分夺秒,如此积少成多,欣然延年益寿!【原载2024年2月4日《福建日报》、2月13日《今晚报》,2月7日北京《前线》客户端以《又到春联更新时》为题刊发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