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王城到贡院
2025-09-12 09:06:2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从王城到贡院

张桂辉

坐落在漓江西岸、桂林市中心城区的靖江王府,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谦的藩王府,规模宏大,布局严谨,殿堂巍峨,亭阁轩昂。始建于1372年,比北京故宫还早34年,是南京故宫的精华缩影。靖江王府建成之后,共有12代、14位靖江王在这里“安营扎寨”过,前后历时280年。

那天上午,我和老伴从南宁东站乘坐G424次列车前往桂林。下午,我们唯一的活动,是参观靖江王府。身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五A级景区靖江王府,浓缩了近几百年来桂林的历史和文化。步入其中,给我的第一印象是:“史文并茂”。因其背靠“桂林第一峰”——独秀峰,故有“阅尽王城知桂林”一说。那天,我们这群来自福建、山东、河南等地的游客,混编为第20团,人数不是最多,年龄悬殊最大——西安一家祖孙三代,爷爷78岁、奶奶72岁,孙女刚满1周岁……

漫步靖江王府,深厚的历史积淀触手可及,浓烈的文化气息扑鼻而来。导游小蓝告诉我们,宋代时,这里是铁牛寺,元代改为大国寺,后又称万寿殿。明太祖朱元璋封其重孙朱守谦为靖江王。明洪武五年,拉开了修建王府的序幕,历时20年,大功始告成。如同故宫又叫“紫禁城”一样,靖江王府也称“靖江王城”。靖江王城,南北长556米,东西宽355米,占地面积19.7万多平方米。整座王城建筑是典型的明代藩王府规制,在以独秀峰为坐标的南北中轴线上,依次排列着端礼门、承运门、承运殿、寝宫、御苑、广智门等主体建筑。

置身王城,但见现存的明代旧物有:承运殿前的明代石道、承运殿的雕栏、台基、石栏和云阶玉陛等。它们遥相呼应,相映成趣,似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的繁华。跟随导游,我们先后游览了承运殿、满清贡院、太岁拓片陈列馆、独秀峰等景观。承运殿,为靖江王府主殿。清顺治九年(1652),农民军领导人李定国攻克桂林,定南王孔有德纵火自焚,以致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王城化成一片焦土。后来,清政府予以重建,并改为广西贡院,不少读书人在这里金榜题名。据史料记载,广西贡院最具规模时,有考舍5500间,可供5500广西学子同时参加乡试。贡院门口左右两侧墙上,横排挂着八个直径约1米的竹筛,筛底上写着“明经取士 为国求贤”八个金黄色大字。广西贡院,是桂林文脉所在。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乡试考场,先后出进士585位,其中状元4位。可见,这里不失为读书人的风水宝地。得益于此,王城在历经了民国时期孙先生设立的北伐大本营、桂系领袖李宗仁、白崇禧的大本营、广西省政府等多重身份之后,最终变成广西师范大学的王城校区。因了王城历史贯穿整个桂林历史的缘故,民间素有“阅尽王城知桂林”之说。

进入贡院,穿过厅堂,往里前行。在经过“天地君亲师位”时,一副红底黑字对联吸引了我的眼球:“祀亲宗一柱清香毕恭毕敬,教子孙两行正业只读唯耕”,横批“耕读传家”。活了大半辈子,见过一些佳联。可是,像这样一副把“耕”与“读”相提并论,且把二者作为传家之要的楹联,还是第一次亲眼所见。为了让游客想象当年科举考试的盛况,感受学子们“十年寒窗”的艰辛、“金榜题名”的喜悦,这里已恢复了贡院科举考试旧观,并按旧制恢复了部分“号舍”。我们饶有兴趣的继续往里参观,当来到“考场”前时,一座御碑亭赫然在目,黑色大理石上刻着乾隆皇帝的四首律诗。其中第四首是:“周遭闱棘院沉沉,景物当前总入吟。材拟圭璋方物达,文归雅正薄根深。禹门鱼变辞凡水,乔水莺迁出故林。寄语至公堂里客,莫教冰鉴负初心。”落款为“乾隆九年十月二十七日御笔”。

在王府参观过程中,我们还走进史料馆,观看图文等珍贵史料,对王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。与一些单纯的文献、文物史料馆不同,该馆运用全息投影技术,使解说更生动、更形象、更直观。虽然,王城始建于洪武五年,但它的“源头”却在宋代时期,彼时这里是铁牛寺;及至元代,改为大国寺;后又称万寿殿,再后来才正式开启了王城的历史。因此,由南宋人王正功题写的 “桂林山水甲天下”的摩崖石刻,不在别的地方,而在王城之内。

随着历史的进展、时代的变迁,到了民国时期,孙中山先生在靖江王城内设立北伐大本营,运筹北伐大计。在独秀峰下,建有造型别致的“中山纪念碑”,该纪念碑呈三角型结构,正面刻着“中山不死”四个大字。在离纪念碑几步之遥处,一座高约3米的六角亭中间,立着一块石碑,上面刻着1982年12月廖承志题写的“中山长在”几个遒劲大字。

靖江王府景区内,演绎着直观的、悦心的“福寿文化”——每一个福字、寿字,都有不同来历和寓意。如,独秀峰下刻着一个1米多高、慈禧题写的红色寿字;最大的一个福字,镌刻在独秀峰东麓,据说是清代书法家郭司经在醉酒状态下,手握三管毛笔一气呵成,故称之为“醉有福”。而在独秀峰一个天然岩洞——太平岩文化石窟内,刻有朱佐敬、刘伯温等各朝名人所书不同风格的“五福”。其他福字,均刻在洞壁上,唯独乾隆的“天子福”,刻在洞顶,高高在上,只有奋力跃起才可能摸到,有的游客连跳几次,虽然费心费力,还是没有摸到,脸上露出一丝遗憾。触景生思,不无感慨的我,在心底里祝福他们:只要努力拼搏,就会福遂人愿!【原载2025年9月12日《今晚报》】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